第67章:一不做,二不休的李宏
幽静的乾元殿内,气氛如冰雪般冷凝,诸多面面相觑的朝臣们大气也不敢喘,各式各样的心思于空气中滋生弥漫。
镇北侯陈庆之坐镇边陲多年,乃是名副其实的"封疆大吏",对于朝廷的诏令一下嗤之以鼻,为何眼下却如此激动,甚至不惜亲自率兵进京,与陛下针锋相对?
恍惚间,在场的诸多朝臣们忽然后知后觉意识到殿中看似诡谲局势背后,极有可能隐藏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情。
"镇北侯日理万机,为何突然关心起这桩婚事了?"
"这应该是朕的家事吧。"
不知过了多久,本是状若疯癫的李宏渐渐镇定下来,转而目光阴冷的盯着下首的陈庆之诘问道。
按照民间说法,婚姻大事通常都是遵循"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"的原则,岂容外人置喙?
但眼前的陈庆之竟是亲自率兵进京,不惜与他这位天子反目成仇,也要阻拦李承乾与北凉和亲?
这反应,未免有些太过于强烈了吧。
"天子无家事。"没有在意身旁对他虎视眈眈的安重荣,镇北侯陈庆之一脸不屑的回怼道。
但很显然,这个说法并不能令李宏满意,就连在场的朝臣们也纷纷摇头,眼神变得狐疑起来,而兵部尚书秦钦心中更是咯噔一声,猛然于心底冒出了一个不敢置信的念头。
他记得,"废太子"李承乾的生母,似乎便是姓陈?
"本侯为了镇守镇北关,整整十八年不曾回京,麾下将士们为了大夏出生入死,与北凉狼兵彼此对峙,从未有过半点怨言。"
"但陛下贵为大夏之主,却违背组训,以皇亲贵胄与北凉和亲,陛下就不怕天下万民寒心吗?"
"陛下此举,对得起我镇北关的将士们吗?"
略有些桀骜的环顾了一圈殿内诸臣之后,镇北侯陈庆之突然提高了声音,字字诛心的抨击着眼神不断变换变幻的李宏。
此话一出,李宏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,而兵部尚书秦钦则是渐渐熄灭了心中刚刚涌现的念头,转而神色复杂的盯着慷慨激昂的陈庆之。
果然还是他想多了。
依着天子的说法,"废太子"李承乾昔日的生母,不过是一名家世寻常,需要通过"选秀"方才幸运入宫的普通秀女。
但二十余年前的陈庆之虽然还不是眼下这等功勋卓著的"镇北侯",却也是在军中崭露头角的"新贵",屡次进京面圣,深得先帝李晟的信任。
倘若"废太子"李承乾的生母,真的与眼前的镇北侯有所关系,当时绝不会在宫中毫无存在感。
更重要的是,似镇北侯陈庆之这等封疆大吏的生平,早已被调查的一清二楚。
陈庆之家境贫寒,乃是家中独子,在双亲病故之后,投身行伍,以谋生路。
无论从哪个角落来考虑,镇北侯陈庆之应该都与昔日"废太子"李承乾的生母扯不上关系。
想到这里,兵部尚书秦钦便是微不可查的幽幽一叹,暗道镇北侯之所以如此激动,恐怕还是与天子"倒行逆施"有关。
毕竟即便是他这位天子心腹,也在私底下认为,李宏屡次低声下气,讨好北凉的行径有些令人不齿。
"镇北侯及麾下将士们镇守边陲有功,朕自有赏赐。"
"但与北凉和亲,乃是朕和北凉国主的决定,此举意在消除两国间的矛盾和仇恨,令百姓们免遭战乱之苦。"
"这个道理,镇北侯不清楚吗?!"
大夏作为李宏之主,心中想的自是比秦钦这位靠着阿谀奉承方才位列九卿的"幸臣"想的远。
在听闻陈庆之对他的"口诛笔伐"之后,李宏并未丧失理智,反倒是隐隐有些明悟,乃至于舍弃了之前的怀疑。
在他看来,镇北侯陈庆之坐镇边陲多年,怕是早已生出了拥兵自重的野心,近些年对朝廷诏令嗤之以鼻的举动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站在这个立场,希望"养寇自重"的镇北侯陈庆之,自是不愿意看到大夏与北凉议和,继而动摇其在镇北关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正因如此,这陈庆之方才不惜领兵进京,于朝堂上大放厥词,也要阻拦李承乾和北凉长公主的婚事。
也许是没有料到李宏居然直接无视祖训,甚至还大言不惭的将"和亲"解释为令百姓免遭战乱之苦的利国之策,镇北侯陈庆之不由得为之语塞。
好半晌之后,其怒不可遏的咆哮声方才响起。
"陛下此言差矣!"
"臣虽是一介武夫,但也清楚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的道理。"
"陛下何必自欺欺人,以大夏的皇亲贵胄入赘和亲,令我边陲将士为之心寒!"
听得此话,李宏愈发平静,仍有些涨红的脸上随即涌现了一丝嘲弄,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想。
这镇北侯陈庆之果然是不想见到大夏和北凉之间通过这次"和亲"缓解之前剑拔弩张的关系。
"此乃国策,镇北侯莫要过多言语。"
"至于祖训,朕何时说过要违背太祖的祖训?!"
自觉猜到了镇北侯陈庆之心中所想的李宏再也不复刚刚的气急败坏,嘴角的笑容愈发浓郁。
但其话语,却是引得殿内默不作声多时的朝臣们为之窃窃私语,陛下此言何意?
说一千道一万,陛下有意令清河王前往北凉入赘,都是毫无争议的"和亲"行为,与大夏的祖训大相径庭。
"朕记得,太祖不准后世子孙和亲,乃是专门针对我大夏的皇室宗亲。"
"镇北侯也是不满清河王的身份,有损我大夏的颜面。"
"既如此,朕便给镇北侯一个交代。"
眼瞅着默不作声的镇北侯陈庆之,大殿上首的李宏愈发自得,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神秘莫测的微笑,引得一直在作壁上观的北凉使团都是面面相觑。
不是大夏君臣内讧吗,怎么好像扯到了他们?
"朕已查明,清河王李承乾昔日有通敌之举,有损我大夏颜面。"
"宗人令,即刻将清河王的名字于宗室玉牒抹除,废为庶人。"
"不日前往北凉和亲。"
深吸了一口气,李宏将心中酝酿许久多日的计划缓缓宣之于口,转而盯着似是有些目瞪口呆的镇北侯陈庆之,居高临下的诘问道。
"镇北侯,朕此举应当不算是违背祖训了吧?"
转码声明: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,仅作介绍宣传,请您支持正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