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现实主义 > 筑梦边疆

第33章 裂果?天塌了!

眼看马上就是新梅1号树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,怎么治理新梅园的黄叶情况,会不会影响新梅园的丰产,成为了头等大事。

徐新东再次联系最先种植新梅1号的兵团,寻求协调帮助。

谢慧英是种植新梅1号最多的果农,她和徐新东一起,去到了兵团的新梅园。

这里的新梅园绿叶滴翠,还有一部分生长较快的已经开花,枝头花团锦簇,一片繁荣景象。

“你们的治碱太着急了,新梅1号在咱们这儿算是稀罕品种,现在果苗还没有适应咱们这儿的环境呐!”

兵团的果农王大哥指着自家的果园,道,“当初这片地开荒的时候,全是令人发愁的黄碱,三灌三漫一换土,做了两期治碱,第二年还出现了缺铁性黄叶病嘞!”

“你们怎么解决的?用的什么肥料?”

“土壤的情况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,我跟你们去地里看看吧。”兵团果农大哥热心肠地说道。

从兵团果园到谢慧英家的果园,有着四个小时的车程。

路上,谢慧英听果农大哥讲了不少种植新梅1号的要点,有些是徐新东都没有考虑到的情况,只有在实际种植中遇到了,才知道有多犯难。

俗话说得好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
谢慧英一边听、一边记,把要点全都记了下来。

下车以后,她没把手里的小本本收起来,听着果农王大哥继续讲。

谢慧英家的新梅园里,黄叶情况占比十分严重,把果农王大哥吓了一跳。

他拿起小锄头,在几个地方挖了土,然后又取一节树枝,对照着树枝的情况,对谢慧英和徐新东说道:“这个土里的盐碱不算太遭,黄成这个样子,还有营养不良的原因,这个果树种得太密了,刚种下的新梅1号树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,又是新盐碱地,至少得保持个三米才健康。”

现在分园已经不现实了,谢慧英拿不出钱租地安置果树,重中之重就变成了怎么追肥。

“可以用发酵棉粕和棉籽油提升肥力吗?”徐新东说出自己的追肥想法,向果农王大哥请教道。

“当然可以啊,但是得研究好配比,比例不对会把果树浸死,螯合铁肥也得用,不能把盐碱的问题忽视嘛!”

谢慧英和徐新东一起记下配肥的关键,送走果农王大哥,就开始进行实验。

为了不再来回跑,谢慧英索性在新梅园里也建了一个简易棚屋,用来白天做休息和堆放东西使用。

她和徐新东配出一桶桶比例不同的肥料,热依拉夫妻负责施肥。

接下来就是观察期,每天观察施了不同肥料的果树情况,通过对比记录,判断哪一种配比才是最佳肥料,然后进行大面积施肥。

这个过程无比累人,好在,新梅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办法,谢慧英没有那么心焦,每天巡查新梅园的时候,双眼都是亮晶晶的,但凡哪颗果树转绿了,都能让她脸上的笑意多几分。

谢慧英试验出来的配比,更是无偿分享给了包括艾力大叔在内的其他果农,帮助他们一起渡过这个难关,堵住想说闲话的人。

比如丁泉山。

丁泉山都做好接管谢慧英家果园的准备了,没想到新梅园又被谢慧英盘活了。

“难道这个新梅1号树真没有我想的那么娇贵?”丁泉山背着手来到新梅园,像极了领导视察地盘。

“病得快,好的也快,我看能种。”谢慧英说道。

“我看你还是别太乐观,毕竟是从外来的稀罕水果改良的,种的人都没多少,你看徐新东都拿不准,遇到事儿还得找人帮忙。”

“刚开始不都得摸索着来,能找到人帮忙已经算好了,以后你想种新梅1号了,遇到事儿了我肯定也帮你。”

谢慧英这话说得真心实意,丁泉山却不屑一顾。

他根本没想法种新梅1号树,种熟悉的果树才有“安全感”啊,拿不准的事情他不想干。

“现在才开花,行不行还是得看坐果。”丁泉山背着手走了。

花败之后就是坐果,这个时期,徐新东巡视果园的次数比一些果农还要频繁,时刻观察着新梅1号的坐果成效。

半个月过去,徐新东又晒黑一度。

“徐主任再晒下去嘛,要变成黑脸包公咯。”艾力大叔笑着打趣道。

最近他迷上了用手机听戏,手机里的《铡美案》还是徐新东帮他下载的。

他又不喜欢带上小小的耳机,觉得塞耳朵,手机就成了他的随身播放器,往往是人未到、声先至。

“黑点儿怕什么,捂一个冬天就白了,每天过来看看果子压枝头,我高兴!”

“那你明天还来撒?”

“来!”

“我把内存卡卸给你,你再给我下载几个新戏撒!以前听过的就不要了,我的内存卡小,留着旧的就装不下新戏了。”

徐新东笑着应了下来。

第二天,却下了一场雨,温度也突然降下来了。

这场降温和降雨令人始料未及,三天后,负面作用也显现了。

新梅园里出现了第一批裂果!

往年果农们应对过苹果裂果,新梅1号是第一次种,也是第一次见,瞬间慌了神。

“这小果子这么小,裂一个毁一个,数量要是多了,秋收得不得喝西北风啊?”

“国外的水果就是不得行,太娇贵了,我另一个果园的苹果一点儿事儿没有,新梅1号裂了一棵又一棵。”

“赶紧找徐主任想想办法啊!”

种了新梅1号的果农们凑到谢慧英家里,你一言我一语地发牢骚。

谢慧英家种得最多,出现裂果的比例却没有那么高。

在这个情况下,谢慧英急归急,但没慌神。

“我早上就给徐主任打过电话了,他已经把研究新梅的专家请到援疆办了,现在正开会呢,咱们先把各家的情况统计好,我一起送过去,看看用什么法子补救。”

谢慧英已经做好了自家50亩新梅1号的统计,其他各家她全都不落地统计了,没来开会的果农她也一一打电话问了,确保统计到位,以免数值出现偏差。

谢慧英家里没有电脑,她更不会用电脑,所有的数据她都是手动分类和汇总,纯手工制作的表格做出来的时候,谢慧英望着其中一栏,发现了这次裂果的端倪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